返回首页

贵池:毛竹“下山”记

时间:2025-09-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从商代甲骨文“两片下垂竹叶”的刻画,到苏軾“寧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咏嘆,再到当代一根竹子会“七十二变”的创新……贯穿古今的一根竹子,究竟能被赋予多少可能?蕴含着多少价值?在“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贵池正以一出“毛竹下山记”演绎着从传统资源到全球產业的华丽蜕变。

  眼下,贵池20.5万亩竹林翻滚着绿浪,微风过处,竹叶沙沙作响。然而,曾几何时,这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竹林大多数“老在深山无人问”——下山难、加工厂远、卖不上价,“不划算”使得贵池多数竹农选择让竹子处於“自生自灭”的荒废状态,每年除了进山挖一点竹笋售卖外,就隻砍一些回家当柴火烧。

  “我区竹林资源丰富,拥有万亩以上竹林的镇街就多达10个,但受限於‘下山难、下山贵’和劳动力外流,长期以来利用率一直不高。”区林业局產业办负责人朱先华介绍。為将资源优势转化為產业优势,近些年来,贵池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铆足劲将產业链进一步拉长,并探索毛竹林经营权规模化流转,由企业统一管护、多元经营,着力打通不需要老百姓操心的“毛竹下山路”。

  起手招便是实现竹子就地初加工。“过去毛竹砍下来,还得费劲运到很远的加工厂,麻烦得很,现在运下山就直接到我们厂裡加工,方便!”梅街镇姚街村村民汪春祥亲眼见証了小毛竹从当柴烧的“边角料”变成可生钱的“香餑餑”,而他口中的“厂”正是在村裡建起的竹片加工厂。现在一批批原竹通过机械化设备运下山,不需要出村就能直接进入加工厂,经过锯断、分拣、破片、分料等程序,即可装车运往竹制品加工企业的生產车间内,订单式的销售根本不愁销路,老汪和不少村裡人都在厂裡当起了打卡拿工资的“上班族”,一个月能挣将近5000元。

  “以前竹子烂在山裡没人管,现在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我们厂裡的原材料供应也很稳定,基本不愁。”该加工厂负责人殷崇球十分感慨,目前该厂在满负荷生產的情况下,每天可处理毛竹50吨,竹片价格也提高至每吨740元左右。与此同时,该村还引导竹农通过科学留养新竹、合理採伐等方式实现竹林健康生长,如果保护得好,这一片片苍翠茂密的小毛竹甚至可以永续利用,真正成為竹农们的“绿色银行”。

  往日在山间“沉睡”的小竹子成了强村富民的大產业,如今,像梅街镇姚街村这样的毛竹初加工厂,全区已建成16家,有效带动了3200多名群眾就业,涵盖竹子採伐、运输、加工等岗位,年均增收2.4万元以上。

  但这并不是“毛竹下山”的最终归处,经各地初步加工的竹片、竹丝大多都奔赴了同一个地方——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叶集团”)的生產车间。自2017年开始,以竹制品深加工起家的鸿叶集团便抢跑“以竹代塑”新赛道,先后聘请了4个博士团队、耗资1000多万元研制出竹吸管自动化生產设备,竹吸管这一“新秀”產品一经问世迅速畅销全球,小毛竹也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助力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下山进城”的小毛竹走上了鸿叶集团的自动化生產线,在多道精密工序的“打磨”下,摇身一变成了各类“以竹代塑”產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以乘风破浪之势闯向国际大市场,深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我们可生產竹吸管、竹拼接筷、竹雪糕棒等170余种產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鸿叶集团副总经理杨德震介绍。如今,打上“鸿叶”烙印的“以竹代塑”產品无论是產品质量还是出口量、加工量,均处於全球领先水平,去年该企业还主导制定了全球首个“以竹代塑”类《竹饮用吸管》ISO标准。

  随着一根根曾经无人问津的“贵池竹”站上了国际舞台,这一出“毛竹下山记”可谓是实现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但这场“旅程”仍未画上句号。2024年,鸿叶集团与中车集团山东公司联合成立了安徽中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主攻“全竹循环利用+炭材料精深加工”两大赛道,力争将一根小毛竹“吃干榨尽”。“过去一根毛竹的利用率隻有30%,剩下的只能当成竹废料卖掉,每吨价格仅仅在300元左右,而现在,竹屑、竹废料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高品质竹炭,每吨价格高达4000元。”杨德震介绍,在此过程中產生的蒸汽还可以循环利用,一根“小毛竹”的利用值和附加值被发挥到最大。

  贵池竹產业的故事还远不止於此,近年来,贵池区还以竹林资源為生态本底,做强做活竹文化生态旅游业态,在涓桥镇紫岩村、马衙街道金山村等地,多家开在竹林裡的“村咖”成為了乡村文旅的“流量密码”,当咖啡的醇厚与竹叶的清新交织,一根竹子穿越千年的诗意与浪漫,正成為当代人感受慢生活、寻找鬆弛感的“精神解药”。

  从联农带农的共富初心,到替代塑料的环保使命,再到畅销全球的经济价值,深山毛竹的下山记也正是一出“点竹成金”的传奇。在“双碳战略”和“以竹代塑”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竹產业正逢其时、正当其时,抢先站上“风口”的贵池将目光投向自身优势,正不断探索新蓝图,力争到今年底,全区竹產业总產值达到21.5亿元,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孙梦晨 范欣)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