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伶仃洋上,巍峨的港珠澳大桥如巨龙般横卧在波涛之上。不远处,广东省珠海市繁华的情侣南路旁,“红色前哨连”广场4月23日正式开放,成為见証军民鱼水情深的新地标。
“红色前哨连”,就是如今的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该中队组建於1944年,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1964年被授予“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櫛风沐雨数十载,中队歷经23次调整转隶、移防搬迁,但红色基因从未改变。如今,中队官兵继续坚守“红色前哨”,承担驻守港珠澳大桥、抢险救灾、航展安保等任务,守护万家灯火、和平安寧。
“这块巨石,被我们称為‘忠诚石’,寓意一茬茬官兵像这块巨石一样矗立在这裡,忠诚守护驻地群眾。”指导员陈振煒介绍。
中队荣誉室裡,在為新入伍战士们开办的“红连讲堂”上,陈振煒深情讲述中队战士梅开春烈士的事跡——
1992年秋天,入伍不到一年的梅开春巡逻时,发现4名可疑人员,便上前盘问。刚实施持枪抢劫的几人见行跡即将败露,企图用钱换取梅开春“网开一面”,被梅开春严词拒绝。在与歹徒的搏斗中,梅开春壮烈牺牲。
“‘忠诚’二字,深深铭刻在中队基因裡,一代代‘红连人’接续传承,不断赋予其新内涵。”陈振煒说。
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后,中队1.7万平方米营房用地被划入大桥建设区域。接到命令后,官兵们让出营房,搬进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座旧营房。时任中队长庄超说,“為港珠澳大桥作出我们的贡献,官兵们感到无比自豪。”
如今,港珠澳大桥伸展在万顷碧波上,在港珠澳大桥哨位上,中队执勤哨兵笔直挺立,忠诚守卫着这条“黄金通道”。
大雨滂沱,训练场上,支队比武考核正在开展。雨水顺着钢盔滴在战士们的肩膀上,迷彩服早已湿透,攀登绳变得湿滑,让考核的难度大幅增加。
曾经,中队多次搬迁营区,训练场地不足,但战士们依然想办法开展训练,将半身靶、胸环靶按比例缩放练射击,实打实投入连贯演练……“如今,训练条件大幅改善,中队加速推进执勤信息化建设,试点可视化执勤信息系统。”谢志雄说。
“一号哨位发现‘可疑目标’,迅速前往查看!”去年春节前夕,伶仃洋畔,一场支队组织的演练正在展开。
虽然成功处置,但黄泽聪很疑惑:“為什麼在执勤信息系统上没能发现,难道监控没拍到?”查看视频回放时,视频边缘的一个黑影一闪而过,但当时被黄泽聪漏掉了。“技术设备固然重要,但‘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谢志雄点醒了黄泽聪。
荣誉室裡,一幅战士们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摸索前行的照片被贴在显着位置。战士廖星煒讲起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那年,台风“天鸽”席卷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上大量工人受困。中队火速派出官兵驰援灾区。刚到中队一个月的廖星煒,主动报名参与救援。
“倒灌的海水将道路淹没,我们蹚着水、手拉手前进,生怕被海浪掀倒。大家赤脚涉险1公裡抵达灾区,立刻开始清理被淹车辆,转移受困群眾。”廖星煒回忆。
抢运物资时,即将退役的老班长刘明星手被钢丝网割破,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不行,要先救老百姓!”简单处理好伤口,刘明星继续投入救援。战士们满身污泥、衣衫被汗水湿透,每天仍坚持奋战10多个小时,直到完成救援任务。
老班长的话语、战友们的行动,在廖星煒心中播下服务群眾的种子。入伍以来,每当有救灾任务,廖星煒都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中队专门设立“爱心便民哨”,每个巡逻编组中至少安排1名掌握粤语的官兵上勤,為出入境旅客提供服务。“热情的执勤哨兵,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英姿,更给往返旅客带来满满的安全感。”一名旅客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