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979年12月3日,在位于多伦多的一家养老院中,一位82岁的中国籍老人被冻死,后经加拿大警方查实,他正是寓居海外多年的张国焘。令很多人都深感意外的是,张国焘最终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毁誉参半的人生。
据知情人爆料,自1938年4月张国焘假借“祭拜黄帝陵”之机叛逃至重庆之后,他的后半生都活在郁郁不得志和穷困潦倒之中。尤其是溃败至台湾之后,失去利用价值的张国焘,不仅不受高层的待见,而且还在官场倾轧中心灰意冷,为此他不得不携家人前往香港生活。
没有生活来源的张国焘,只能依靠给美国人提供一些过时的情报过活。后来,他为了生存又与人合伙开了一家报社,但最终却被扫地出门。1968年,生活无以为继的张国焘,携家人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晚年一直生活在贫病交加之中。
回首张国焘高开低走的人生,不难发现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皆源于他的人生选择和孤傲的性格。身为一个争议性极大的人物,他起初曾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运动领袖,而且也是我党在建党初期的核心领导人之一。
但随着权力欲望不断膨胀,以及极“左”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张国焘开始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作为昔日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领导人,以当时张国焘的各种表现来看,除了行为过于激进之外,根本看不出他日后会倒向另一方。
但在红军两大主力会师之后,张国焘却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继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尤其是在“苏区”任职期间,在错误思想的支配下,张国焘开始大搞“肃反”工作,并肆意将其扩大化,错误的认为只有工农成分最可靠,为此冤杀了大批无辜红军将士、知识分子和群众。
足见张国焘在主政“苏区”时,“左”的问题尤为严重,他的手上沾满了知识分子和大批红军将士的鲜血。而这一点也得到了时任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的证实,他曾评价张国焘:“‘左’得发狂,右得可耻。”而这也只是张国焘罪行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仗着自己的队伍人数比红一军多几倍的优势,居然妄图胁迫党中央获得党政大权。野心没有得到支持的张国焘,开始无视党中央确立的“北上”方针,率领部队执意“南下”,并制造了“草地分兵”的恶性事件。
此后,一意孤行的张国焘“南下”分裂行为受阻,只能被迫“北上”与中央会合。从1937年起,党中央开始批判“张国焘路线错误”,一向心高气傲的张国焘表面上假意逢迎,实则内心早已生出了叛逃之意。
一年后,张国焘积极争取到了“祭拜黄帝陵”的机会,并趁机从陕北逃往重庆。此后,他先后在军统和设计委员会等部门任闲职。1948年11月,张国焘携家人逃往台湾,过了一年左右寄人篱下生活后,心灰意冷的张国焘于第二年冬携妻儿转居香港。
1968年,71岁的张国焘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携家人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定居。并于11年后,冻死在多伦多的一家养老院中,终年82岁。张国焘死后,他的妻子杨子烈为他操办了后事,三个儿子不知何故均未拿丧葬费,也没有人知道他葬身于何处。
2007年,旅居加拿大的高晓黎女士,终于在松山园公墓发现了张国焘夫妇的合葬墓,此时距张国焘去世已经28年之久了。但令她疑惑不解的是,张国焘夫妇墓碑的背面,居然写着别人的名字。
为此,高晓黎女士猜测,张国焘和夫人杨子杰去世后,应该是和另外一对夫妻合用了一块墓碑。为了搞清楚心中的疑惑,她特地前往公墓管理处,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张国焘去世的具体地点应该是在多伦多的士嘉堡,其他信息均为空白。
在张国焘82岁的人生旅程中,之所以会从高处跌落谷底,除了有时代因素的影响之外,更多的则是源自他性格中的缺陷和错误的选择,才最终导致他的人生如此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