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比“十三五”目标经济总量翻一番,“十四五”没有提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是展望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
但是,却一再强调要提质量、调结构,说明下一个五年不会再走刺激的老路,也就是不会再靠房地产和金融来拉动经济。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自从中美博弈以来,美国对中国各项尖端技术进行了封锁,从中兴到华为,从知识产权调查到实体限制清单,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的独立自主显得尤为重要。
“十四五”提出的目标是“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这和十三五的“产业迈向中高端”相比战略意味更浓,高度也更高。
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我们还记得“十三五”的表述里还有不少“虚拟经济”,比如“互联网+”等等,在“十四五”中,文字表述上变成了“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内涵就不一样了。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一方面是需求侧,扩大内需,将内部需求培育出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是供给侧,产业链补短板,优化结构,提供更好的产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农问题一直是重点,不过今年把农业振兴放在了城镇化之前,说明农村在未来是经济增量的重要一环。
而且,特别强调粮食安全,今年主粮也实现完全自给,原因也是为了应对逆全球化,国外减少粮食出口的影响。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这一点其实之前就开始了,不过“十三五”中区域协调和城镇化是分开的,这次都并到优化国土空间里面了。
此前一直强调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和最近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各个城市协调优势集中发展,将城市的红利进一步发展壮大。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这让我联想到此前深圳40周年给深圳的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其实就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试点,具体可以参考文章《中央给深圳发的“大礼包”,是不是有点太大?》。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上一次提出“备战”表述还是在60年代中期的“三五”计划中,中苏关系紧张。如今,中美博弈加剧,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地缘局势,不得不未雨绸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