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期,奥密克戎新变种XBB.1.5引发广泛关注,这种具有极高免疫逃逸能力的毒株,已成为美国当前的头号流行毒株。
那么,目前全球疫情形势如何?早已进入共存阶段的国家或地区,疫情是否已经结束了?除了XBB.1.5,全球又有哪些流行毒株值得注意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1月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近一个月以来(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1月1日),全球新增病例与死亡病例小幅增加,新增1450万感染病例、4.6万死亡病例。相较上一个周期(2022年11月7日至12月4日),分别增长了25%、22%。
从区域上来看,近28天以来,美洲新增死亡病例数占比最多,增幅较大。死亡病例增加了1.82万例,占全球死亡病例的39%,较上一周期增长了3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美国近一周以来增加2501例死亡。其次是日本与巴西,分别增加1941、1100例死亡病例。
从流行毒株上看,此前耳熟能详的奥密克戎BA.5.2、BF.7、奥密克戎BA.4谱系毒株皆大幅下降,而BQ.1*目前为全球主流毒株。
在奥密克戎BA.5谱系中,若抛开BQ.1*,从2022年9月以来,该谱系呈明显下降趋势。在2022年12月23日至12月29日的全球新增病例中,BA.5谱系毒株的占比约为21%。根据GISAID的预测,到2023年1月中旬,这一谱系毒株的全球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而受大众关注的XBB谱系毒株,目前也出现下降趋势。XBB*的全球占比在去年12月中旬(2022年12月16至22日)达到峰值,为9.6%,此后有所下滑,目前占全球新增病例的7.9%。
BQ.1谱系毒株目前为全球主流毒株,但全球流行率的增速逐渐趋缓,感染比例在12月中旬达到顶峰后已缓慢下降至46.1%。其中,BQ.1.1在该谱系的占比最高,约为33.13%。
法国是全球BQ.1*占比最高的国家,截至12月26日,这一毒株的占比达到83.33%。但从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数上来看,BQ.1*并未导致法国出现较大规模的感染。
法国在2022年共经历了5轮疫情,其中,首轮疫情的影响较大(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单日新增感染峰值为36.6万,累计感染1578万例,此后四轮感染数不断下降。
法国2022年第五轮感染主要由BQ.1*引起,从11月初开始,感染峰值在12月12日,为6.3万例,相比去年首轮疫情下降了82.79%。截至1月5日,本轮疫情累计感染254万例,相比首轮疫情也下降了83.9%。
从病死率来看,尽管近一个月来,法国病死率再度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上与此前奥密克戎毒株无较大差异。目前法国病死率处于相对高位,为0.31%。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BA.2.75*从去年6月开始扩散,6月到8月为初期扩散阶段,在8月底占全球新增感染病例的2.8%。而在9、10两个月,新增感染数较为稳定,保持在1.2、1.3万左右,10月底占全球新增感染病例的5.1%。
但这一谱系在11月后快速增长,在2022年12月25至31日的全球新增病例中,占比已达到22.4%。
BN.1*毒株在韩国的感染比例最高,截至2022年12月19日,BN.1*毒株在韩国的感染比例为35%。但从目前的感染数来看,BN.1*毒株也并未导致大规模的疫情暴发。
韩国在2022年间先后经历了三轮疫情,与法国相似,首轮疫情的冲击较大(2022年1月初至6月底)。
2021年10月,韩国政府宣布:自11月1日起,从“保持社交距离”转向“与新冠共存”,放开后的韩国新增感染人数逐渐增多并迎来第一波高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在2022年3月17日超过40万,累计感染1771.7万例。
而第三轮疫情似乎已过峰值,目前单日新增最高值为6.7万例,已处于下降趋势。且病死率处于低值,也较为稳定,近三个月来0.09%上下波动。
从数据上来看,目前出现的部分新毒株并未造成较大规模的影响。但世界卫生组织1月5日强调,实际数据可能远高于此。因此,各国仍需要加强疫苗接种,并关注老年群体、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其他高风险人群,以预防新冠病毒引发的重症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