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记者 张素)“首都科学讲堂已走过17年、832期的奋进征程,不仅极大丰富了首都市民的科学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全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6日表示,仅在2020年至2023年,这一科学文化品牌活动线日,首都科学讲堂“聚科技之火 燃时代之光——让科技引领美好生活”2024科学跨年特别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副总地质师兼研究总院院长米立军应邀为现场观众和线上网友讲述我国波澜壮阔的海洋油气探索之旅。
1月6日,首都科学讲堂“聚科技之火 燃时代之光——让科技引领美好生活”2024科学跨年特别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北京市科协供图。
在讲座中,米立军介绍了海洋油气形成演化、海洋富集油气资源及海洋石油工业特点等内容。他还特别讲述了中国海油人攻坚拓疆建成“海上大庆”的故事。
米立军表示,与陆地油气勘探相比,探索海洋油气资源面临更大挑战。他说,海洋石油工业具有“三高”(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特点,例如,复杂的地质工程条件让海洋油气勘探风险倍增,而海洋油田开发投入约为陆地常规油田的10倍。为此,中国海油打造出一批科技之“眼”、科技之“手”,让海洋石油被“看得见、看得准、摸得着、采得出”。
“海脉”“海经”系统海底地震勘探采集核心装备,“璇玑”系统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以“海洋石油981”为标志的深水“五型六舰”作业船队……在介绍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同时,米立军说,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正在向深水、超深水挺进。他以自主研发的“深海一号”能源站为例说,该能源站具备油气处理、凝析油储存和油气外输功能,创造了多个“世界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