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文明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其中古代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故宫作为最后两代封建王朝的权利中心,其历史意义及考古价值是巨大的。
自故宫开放以来,每天都会接纳络绎不绝的游客,到了近几年,旅游旺季的时候,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以及故宫的承载量,在游客达到高峰的时候,园区甚至采取了限流措施,可见故宫的魅力之大。
可是,就是这样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引来无数人参观,让无数学者专家为之疯狂的故宫,伟大领袖毛主席却是一直也没有进入到内部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有人说,或许是之前的时间里,毛主席一直是忙于革命工作,忙着指挥队伍抗击日本侵略者,忙着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建国后,他又忙着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忙着解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大概是繁重的工作导致他根本没有时间参观名胜古迹吧。
毛主席与故宫的缘分,还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那时候,他的老师易培基就是一位文物保护者,在日军的铁蹄踏破国门之后,为了国家文物不落入日本侵略者的手中,易老师就肩负起了保护和转移故宫文物的重任。那时候,还是学生的毛泽东就深深感受到了文物的重要性。
毛主席第一次见到故宫,还是在1919年,那时候,溥仪还住在故宫里,毛主席和同志们只能从外面远远望一望故宫。
数年后的平津战役中,面对即将奔赴战场的解放军队伍,毛泽东同志郑重叮嘱不要破坏历史遗迹,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文物。他还特意让专家绘制了当时的北平、河北等地的详细地图,让参与作战的战士们一定要记清楚各处历史遗迹的所在位置,万万不能对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进行损坏。
在解放北平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也是慎重的考虑再三,是武力推进北平,还是和平解放北平,这个问题他琢磨了许久。
最终,毛泽东同志还是拍板决定和平解放北平,除了考虑到城里百姓的安危及其他众多因素外,还有一方面就是北平城内有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故宫就是重中之重。
受到老师的影响,毛主席对文物古迹应该是十分偏爱的,这从他下达的一系列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就可以看出。另一方面,毛主席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人,他饱读诗书,对于这个普通老百姓都渴望一探究竟的故宫,肯定是十分渴望的。
但就是这样,毛主席四天的时间里三去故宫,却只是围着城墙转了一圈,一直没有进入到里面去。随行的工作人员劝主席进去参观,他却连连摆手拒绝了。
其实,故宫除了是文物古迹之外,作为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所在,它还象征了封建时代最高权利中心,是封建集权的所在。
纵观无数开国皇帝,或许有些曾经胸怀抱负,想要天下安定太平,可一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就将曾经的一切全都忘在了脑后,每天最在意的,就是手里的权利了。
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当初也是抱着推翻明朝封建统治压迫的决心战斗的,可是他自立为王之后,也迷失在了权利和野心当中。
毛主席作为人民的领袖,他是带领人民走向新生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最高领导者,在他的心里,人民高于一切,而那个代表封建集权的故宫,并不适合他进去。毛主席是一个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革命领袖,所以他要严格要求自己,与封建势力割裂开来,坚决不受其影响。
除了不进故宫,毛主席还做了一个令人万分敬佩的决定,他留下话来,说自己百年后不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要知道,当时许许多多曾在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为党和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的伟大革命先驱们,都长眠在这片墓园中。
可是作为新中国主席的毛泽东同志却不要葬在八宝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全国正在推行火葬,很多老百姓都不能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些思想守旧的人觉得死后无全尸是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所以为了这项政策能够顺利执行下去,毛主席、周总理等数位国家领导人带头签订了协议,同意死后执行火化,他们这是以身作则,给全国人民做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