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市井里的万千气象④】“N+M”间的宽窄幸福密码

时间:2024-01-2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24年,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市井里的万千气象》。带您走街串巷,去聆听街巷里的烟火故事,破解幸福城市的养成密码,读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一起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月22日讯(记者何佳欣 张颍 许雨珂 摄影报道)每天早上8点,成都宽窄巷子在熙来攘往的车流和人潮中醒来。游客陆续踏入景区,商户开门迎客,附近居民下楼上班,彼此三两句的问候,充满了默契和人情味。

  这里,是日均人流量4万的成都旅游名片,是老旧小区的集聚地,也是典型的商业社区。商家、客流与居民的交融磨合间,如何寻找幸福的平衡点?解题思路就藏在社区治理的“N+M”里。

  由于楼宇都是住改底商,油烟、噪音、管网堵塞等问题曾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不少烦恼。”宽巷子社区党委委员周瑛回忆道,“其中,泡桐树街20号门口的8户商家与居民的矛盾曾经最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2018年,我们开始探索一种‘N+M’的新治理模式。其中,‘N’代表Union,由黄瓦派出所、宽巷子社区党委、综合执法协调办、院委会组成,‘M’代表Merchant,即各种新兴业态服务商家。”周瑛说道,希望搭建平台发动街内商家、院落居民多元参与社区治理。

  “N+M”模式下,社区根据不同街道的特点,设立了系列自治组织,包括泡桐树街商居联盟、宽门平安美食联盟、宽门城事设计联盟、小通巷文创商会。

  “最近居民反映餐饮店垃圾太多,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临近春节迎客高峰期,在社区居委会门口的宽门工作坊,商居联盟会长孙天莉将成员聚集起来召开例会,商讨近期遇到的问题。

  “我建议常态化开展垃圾变酵素公益活动。把可能造成矛盾的垃圾,变成造福于居民的产品。”在泡桐树街开店12年的商家代表韩子杰积极地发言。

  不在会议室,没有主持台,几张桌椅围成一圈。宽门工作坊是一个供商居联盟每月开例会的地方,大家通过“唠家常”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年来,社区诸多问题都得以解决。”孙天莉介绍,联盟共有78户商家及居民代表,建立了商居微信群,互相沟通交流。近年来,居民在意的隔音、消防、油烟等问题通过《商居联盟街区公约》进行了规范,居民投诉从70%降低到20%。

  “有问题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就像一家人。”见证街道变化的居民陈玉华十分感慨,“以前商家、居民碰见都不怎么打招呼,现在居民家里的放学娃,可以在商家店里休息、写作业,街区变得更温馨、富有人情味了!”

  和谐的商居关系里,居民不仅是幸福的缔造者,更是幸福的得益者。在支矶石街的公共空间“来来咖啡”里,居民们已经习惯花费不到十块钱的成本价享受一杯咖啡或茶,尽情享受小聚与小憩时光。

  “最近几年,我们在这里此举办了书法、茶艺、摄影等大小活动近百场,吸引了近2000余名商家、居民、游客参与。其中,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居高不下。”负责人张洋铭表示,“来来咖啡”由社区孵化的社会组织——民乐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运营。中心目前已经引入了24家企业,正探索‘公益+商业’结合的发展模式,部分收益更会用来反哺社区各种公益活动。

  张洋铭介绍,2020年11月,宽巷子社区率先在国内提出以社区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即“COD”模式,将社区公共空间和“六街三巷”的业态升级与场景营造以“邻聚里”品牌整体对外呈现,营造集社交、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为一体的新型社区生活场景。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以‘N+M’联盟为依托和抓手,让在这里工作的人舍不得离开,让居住在这里居民感到幸福。”周瑛说道。

  从矛盾到和谐,从“各扫门前雪”到“互扫门前雪”,改变上演在宽窄巷子的每一个院落,这样的反差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在商户和居民眼中,我们更多的看到了他们对自己所居住的这片街巷的热爱。因此,面对矛盾纠纷,商居相处更能将心比心、先人后己。

  “N+M”不仅是一种社区治理模式,也是“宽窄有度”的人文关怀,不仅赋予街道光鲜亮丽的“面子”,更给予了居民、商户舒适整洁的“里子”。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