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胎障诀斡胚蒋详情介绍!

时间:2023-09-2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反洗钱工作事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是金融机构的法定职责和神圣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金融机构必须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进一步提升格局站位,以“金融向善”为指引,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数字赋能,筑牢资金交易安全网,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打开反洗钱工作的新局面。

  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价值上,确立服务第一性,引导资源流动到向善的客户和领域。加强反洗钱工作,要把“善”的理念贯穿始终,把好客户关、资金关,同时提升群众风险意识,有效预防、拦截相关违法活动。

  一是把好客户管理关,汰劣留良服务向善的客户。加强客户管理是筑牢防火墙的第一道关。金融机构要把向善作为客户选择的重要标准,嵌入客户管理系统,把诚实守信的客户留下来,把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客户拦截在外。浙商银行已初步形成“浙银善标”体系,就是要建立一套包括反洗钱在内的客户向善指标,把对善的评判通过可量化可评估可考核的方式予以实现,并配置不同的授信评审要求和资源投入标准,真正服务到正向善行的客户,与他们一同成长。在反洗钱领域,一方面要提升准入透明度,落实开户实名制、客户尽职调查要求,有效拦截虚假开户、空壳公司、多层嵌套等金融乱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出清,对不符合善标要求等高风险客户,采取关停渠道、降低额度、暂停服务、销户等措施。

  二是建好资金监测链,确保资金流向正行向善的领域。交易及资金划转真实规范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金融机构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的反洗钱监测体系,持续做好对涉黑涉恶、涉赌涉诈、地下钱庄等重点领域的监测,防范资金流向洗钱违法犯罪活动。这些年,浙商银行通过实时预警拦截手段,有效防范异常开户开卡、买卖银行卡、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风险事件,所属的杭州分行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潜在受害者的保护,仅2022年就保护近2000名潜在受害者,拦截账户2300余户,止付金额1.1亿元。

  三是做好知识宣教员,增强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个别地方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许多普通群众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提升防风险能力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反洗钱工作要以问题为导向,常态化开展投资理财、反洗钱、防范非法集资等宣教活动,特别要做好对“一老一少”、农村居民、外来务工者、大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宣教工作,帮助其提高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认识和辨别能力。2018年以来,浙江3400余名金融顾问走进一线组织投资者教育活动,特别是浙商银行与临平联合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组织“金融反诈”讲座,推出数字化“财富N课”教程,把帮助群众确立正确财富观作为重要内容,为夯实反洗钱工作基础、构筑良性的区域金融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

  反洗钱工作涉及金融机构从董监高到基层网点、从前台业务部门到中后台管理部门各个层面和领域,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声誉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加强系统观念,坚持“反洗钱从高层做起”,强化“反洗钱人人有责”,夯实“三道防线”职责,整体协同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反洗钱从高层做起”的文化理念。反洗钱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程,首先要从高层做起,夯实合规文化根基,推动形成上下一体的思想和行动共识。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层要进一步强化反洗钱工作的理念,强化统筹管理,制定科学、清晰、可执行的洗钱风险管理策略。同时要把文化和责任转化为完善的反洗钱内控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及考核评价,确保各项措施落地执行。

  二是强化“反洗钱人人有责”的履职意识。反洗钱是一项全员性工程,洗钱风险与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和传导性,因此除了高管带头强化意识外,还要构建“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失职问责”覆盖全员的责任落实机制。客户、产品、渠道等管理部门,要对洗钱风险进行持续识别、审慎评估、有效控制及全流程管理。特别是分支机构、业务条线员工,要主动接受反洗钱业务培训,把反洗钱工作要求嵌入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业务操作各领域全流程。

  三是夯实反洗钱“三道防线”的协同机制。反洗钱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业务、合规、审计等部门协同发力。要突出业务部门“第一道防线”的直接责任,综合运用洗钱风险评估、监督检查、培训、绩效考核等工具,有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强化合规部门“第二道防线”的牵头抓总作用,构建协调配合机制,改变由合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要夯实审计部门“第三道防线”的监督作用,及时进行独立客观的审计评价并督促整改提升,推动三道防线形成工作合力。

  跨入数字化时代,洗钱行为迭加科技手段演变地愈发隐蔽复杂,但同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的数智风控也给新时期的反洗钱工作带来了新的方向。因此,要善用数字化思维,构建“信息动态感知、数据精准分析、业务智能支撑”的数智反洗钱系统格局。

  一是建立一体化数据体系。构建全覆盖、多维度、高质量的反洗钱大数据体系,是当前反洗钱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第一,要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加强数据源头管理。畅通数据采集、交互、处理流程,强化数据质量,提升精细化水平。第二,要搭建一体化反洗钱数据集市,打破“数据孤岛”。全面整合客户、交易、产品等内外部数据,推动全域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融合共享。第三,要深挖数据应用价值,提升数据可用性。提炼客户身份、行为等特征,形成立体化的客户风险画像,反哺客群管理、风险监测等。第四,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建立一体化的反洗钱数据管理机制。

  二是强化智能化工具运用。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AI、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全面提升反洗钱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比如,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工整合多维度数据资源,实现可疑交易智能监测、客户尽职调查风险穿透;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多元化身份认证体系,保障数据的质量与安全。同时利用其不可篡改特性,有效提升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防止不法分子实施跨区域跨机构资金转移等。还要特别关注ChatGPT等生成式智能学习技术的跟踪,可以探索应用于海量数据筛查、精准定位可疑案宗等场景,并通过知识积累,不断反哺反洗钱知识库、迭代优化反洗钱工作体系。

  三是打造集成式数智系统。要特别做好“链接”的文章,系统集成机构内外的信息、数据和资源,协同推进反洗钱工作。对内,要集成客户管理、产品管理、风险防控等系统和数据,构建新一代反洗钱业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相关条线和业务的全面覆盖。对外,要加大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以及司法、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对接合作,加强与外部互联网平台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互通互联,及时获取、交换有关洗钱活动的信息,更加精准地识别和监测洗钱风险,共同防范打击洗钱活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