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1925年11月21日的时候,身为奉军主力军团的副军团长,郭松龄发布了一个口号,那就是“老帅下野,少帅上台,坚决拥护张少帅,然后改革东三省。”这个口号,看似很普通,实则是有点“清君侧”的意思。
郭松龄之所以敢这么大张旗鼓地反对奉军,其中少帅可谓是“功不可没”,在当时奉军的第三军团,少帅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就是郭松龄,郭松龄就是我”,可见少帅对郭松龄的信任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当时的第三军团属于是奉军的核心主力,少帅是军团长,郭松龄是副军团长,这也可以看出少帅继承老帅的家业,那是板凳上钉钉子,早晚的事情,少帅当时比较信任郭松龄,以至于后来少帅在第三军团中的威信。
还没有郭松龄这个副军团长大,在当时的第三军团,少帅大小事从不过问,全部都交给郭松龄,因此在第三军团中,郭松龄的身份就相当于少帅,客观来说郭松龄这个人也是比较有军事能力的。
否则按照老帅的作风,也不会眼睁睁看着郭松龄在第三军团,慢慢架空少帅,郭松龄这个人军事能力一流,但是为人处世方面,有点心胸狭隘的意思,在一次战役中,老郭就因为和韩麟春吵了几句。
在阵前把自己的队伍撤走了,要不是少帅及时从中调解,可能会酿成大祸,由此可见老郭此人格局不够,这也为后来老郭反奉埋下了伏笔。
在当时的奉军部队里,人脉关系大概分为三个线路,第一线路就是以张辅帅为首的绿林好汉,第二个线路就是以杨宇霆为首的留学海归,第三个线路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大陆军校毕业生。
其中杨宇霆和郭松龄又互相看不顺眼,好像是因为钱财的事情,杨宇霆和郭松龄两个人早有过节,杨宇霆这个人,虽然军事指挥能力很一般,但是出谋划策那可是绝对的一流,在奉军中有“小诸葛”之称。
而且主张的思路和老帅也比较一致,那就是继续扩张,然后就是“问鼎中原”,但是老郭的主张是“偏安一隅”好好经营东北,做一方的“封疆大吏”,因为老郭早年参加过护国军,比较重视名族大义。
当时的日本在东北蠢蠢欲动,老郭怕的是,如果继续扩张问鼎中原,很有可能被日本偷了后院,按理说老郭这个主张也确实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形,当时东北面临的首要问题确实是日本人。
因为老帅继续扩张,就是变相地消耗我国的国力,这也是日本想要看到的,所以老帅继续扩张确实是个问题,老郭这个主张也比较正确,错就错在,老郭的情商太低,直接当面怼了老帅,让老帅的面子挂不住。
老帅毕竟是绿林好汉,心里没有民族大义,只是想着扩张地盘,因此老帅也比较烦老郭,同时期的杨宇霆也是主张问鼎中原,积极的为老帅出谋划策,因此深得老帅信任,在一次战役中,奉军大胜。
杨宇霆被封为了督军,而出力最多的第三军团,却啥也没分到,这让老郭心里很不是滋味,继续找到老帅,要求停止扩张,努力经营好东北,当个封疆大吏也挺好的,还说什么“摇羽扇的军师也能当督军了。”
语气中充满了嘲讽,老帅早就心知肚明,然后对老郭说道:“郭松龄你好好干,我的一切都是小六子的。”,其中的意思很明显了,那就是让老郭,继续忠心为少帅办事,以后少帅上台,会封赏老郭的。
但是老郭心里就是不明白,眼看着自己的对头杨宇霆平步青云,做上了督军,而自己啥也不是,还被老帅批评了一顿,后来只获取了一个去日本考察的名额,后来老郭去日本考察,日本方面误以为老郭是奉军派来的负责人。
日本就和老郭对接了奉军购买武器的事宜,老郭看到武器后,才知道老帅继续扩张的心意已定,于是彻底寒了心,后来老郭由于身体原因,开始住院,在住院期间老郭反思了很久,最终老郭还是决定反奉。
决定亲自改革东北,后来老郭秘密联系了冯将军,两个人决定秘密反奉,决定改革东北,终于在1925年11月的时候,郭松龄发布檄文“老帅下野,少帅上台,改革东北”,后来直接处置了姜登选。
等于是和少帅彻底翻脸,少帅劝了两次,依然没能够挽回老郭的决心,后来老帅为了解决郭松龄,迫不得已和日本签订了协议,借助日本方面的资助,老帅才彻底解决了郭松龄,此时的少帅还想着保护郭松龄,可见少帅对郭松龄的依赖。
郭松龄在一处农家地窖被抓住,随后郭松龄夫妇被处决,少帅手下的士官基本被全部换掉,这也意味着少帅在奉军中威信大幅度下降,要不是辅帅力保,估计少帅的兵权要被没收了。
此次事件让奉军损失惨重,奉军的五虎将,损失了三个,分别是郭松龄,姜登选,最后一个李景林出走。少帅在奉军中的根基差一点动摇,少帅在奉军中的亲信,差一点被清理干净,老帅也因为这件事。
拒绝履行之前和日本签订的协议,也就出现了后来的“皇姑屯”事件,可见东北军的没落,和郭松龄脱不开关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