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混在后宫的假太监又是什么梗?

时间:2023-01-0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2月29日下午,湖北省天门市举行市两会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确定了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10%;全面完成省布节能减排任务,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报告》提出,坚持工业化引领,强化城镇化支撑,注重农业现代化强基,突出信息化赋能,推动“四化”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整体提升,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全省服装电商产业基地、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等“三区三基地”。

  系统实施流域治理,在统筹发展安全上实现新突破。坚决守护流域安全,实施“一江三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智慧河湖建设,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坚决守护生态安全,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积极配合开展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PM2.5均值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布目标。坚决守护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稳定在240万亩、80万吨。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农业增产增效,高标准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持续壮大四大农业产业链,加快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跃升”计划,推进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有序建链、扩大规模,力争形成百亿产业集群。推动服务业复苏回暖,持续抓好消费升级,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做强天门服装区域品牌,打造全省服装电商产业基地;加快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循环圈,建设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在提升项目质效上实现新突破。强化项目争取,围绕国家战略和省级布局,争取更多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债、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用好长江(天门)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楚商先锋基金等投资工具,确保基金规模1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招引,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加强在谈项目跟踪对接,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比签约更比落地、比数量更比质量、比规模更比贡献,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投资额50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建设,完善“周督办、月调度、季拉练”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全年完成投资390亿元。

  一体推进城乡融合,在促进区域协调上实现新突破。推进人居环境共创,加快形成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容纳常住人口50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深入实施交通、供水、燃气供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就业、教育、医疗、商贸流通、公共文化等“十个一体化”工程,加快打造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营造优良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广泛开展区域合作,发挥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纽带作用,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园区联动发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事联办”上线个,擦亮“天天顺”服务品牌,落实银企对接资金170亿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经开区扩权赋能、调区扩区,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创成省级创新型县(市)。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共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抓好风险防范,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巩固禁毒反诈工作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做好疫情防控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治理效能,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加强镇村公共法律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王帅)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