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古人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只有懂得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才能让国家发展拥有不竭动力。
重视人才是发展的第一步。龚自珍曾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华为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亿用于人才引进,给年轻科学家提供实验室和资金;深圳设立人才日,用真金白银补贴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就像战国时期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浙江某县为吸引博士,不仅给百万安家费,还帮家属安排工作。这些做法印证了任正非的话:资源会枯竭,唯有人才生生不息。
培养人才需要耐心与智慧。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不能急于求成。湖南的工匠学院与三一重工合作,让学生上午学理论、下午进车间,五年培养出5000多名高级技工;贵州山区的中职学校开设茶叶专业,请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生制茶技艺。这正应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老话。就像航天团队培养年轻人时说的:要给年轻人压担子,但也要扶着走一程。这种既严格又包容的方式,让北斗导航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
用好人才关键在知人善任。管仲说过: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阿里巴巴实行活水计划,允许员工自由申请转岗,让擅长数据分析的去云计算部门,沟通能力强的转做市场;某科研所打破论资排辈,让28岁的博士牵头国家重点课题。敦煌壁画修复团队根据个人特长分工,擅长化学的负责颜料分析,手稳心细的专攻细节修补。这种用人智慧,正如苏轼所说: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如今,从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团队到乡村振兴一线的年轻干部,无数人才正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浙江余村的90后村支书用直播带货帮村民增收,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5岁却拿下多项世界领先成果。这些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当每个奋斗者都能在合适的位置上施展才华,当田间地头、实验室、生产线都成为人才的舞台,国家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正如播种与收获的规律,今天我们播下重视人才的种子,明天定能收获民族复兴的硕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