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创新之火燃动全场!青大附中学子科技节演绎“赛博文明”传承密码

时间:2025-03-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山鹰科学院的师生身着原始服饰,现场演绎“钻木取火”,重现人类文明起源的智慧瞬间。随着青烟升腾、火种点燃,象征着创新精神的火炬正式启程!3月28日,青大附中第十七届科技节暨第十届创客嘉年华上的这一幕,让每一位在场的观众都为之震撼。

  AI学校、AI生活是什么样子?传统文化赛博重生?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可以产生哪些链接?开幕式上,青大附中初一、初二学生用精彩的主题展演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初一级部聚焦“科学+”融合,展现出科学在课程、育人、兴国、文化传承中的力量;初二级部以“科技强基+人文铸魂”为主线,通过“两弹一星精神”情景剧、AI主题创意舞蹈、科技文化相声剧等,探讨科技与人文的共生关系,同时也用青春视角展示出AI无法复制的文明密码。

  当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开启人类文明的序幕,同学们接过这簇由“钻木取火”诞生的火种,在机器人“山鹰”的领跑下走向这场穿越时空的征程——新旧石器时代、青铜黑铁时代、蒸汽电气时代、航天信息时代,阔步迈向人工智能时代。

  “创新之火”传递仪式上,“火炬手们”以各种创意方式交接火种,生动诠释着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10、9、8……3、2、1!点火!”最终,“创新之火”熊熊燃起,火盆中跃动的火苗瞬间点燃全场激情。

  “创新的火炬正在青大附中校园里燃烧,激扬的青春正在青大附中校园里绽放,奋进的梦想正在青大附中校园里升华!让我们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向着青大附中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出发!”张凤瑛校长现场宣布青大附中第十七届科技节开幕,并鼓励学生以科技为翼,勇攀高峰。

  “超级新人我们第一步,Were ready for the step2,努力奋斗我们没有度,你要记住 We are 青大附!”活动中,青大附师生同台献艺,再次将科技元素融入艺术表演,以铿锵韵律唱响创新豪情。《青附航天梦》舞蹈以翩跹舞姿演绎逐梦星辰的壮志,武术、球类、健美操等体育运动串烧展现青附学子青春活力。此外,青附学子还颇具创意地将元素周期表编入歌曲中,台下学生纷纷表示“这比背十遍课本都管用”。

  压轴环节,英国着名科学家、北京化工大学外籍教授戴伟与青大附中师生联袂呈现大型化学秀《追梦科学——Super Star》。“大象牙膏”“字现神奇”“液氮幻景”等实验引爆全场,奇幻的化学反应让同学们直呼“科学魔法”。

  开幕式现场余温未散,青大附中的操场又化身“竞技场”,同学们在此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创意的科技较量。记者了解到,本次科技竞赛共设置37个比赛项目,两千余人现场竞技,学生全员参与。科技竞赛从类型上可分为科技模型类、结构类、人工智能类和STEM类,其中既有个人项目,也有团体项目。

  在鲁班鸟比赛区,同学们站在指定位置,依次放飞自己的鲁班鸟模型。上紧发条后朝向空中奋力一掷,小小的机械鸟便在可空中盘桓许久。一名参赛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手中的鲁班鸟即鲁班木鸟,是一种会飞的机器鸟,内设机关,能在空中飞行,被机器人专家称为“古代机器人”。科技画比赛区,同学们拿起画笔,脑洞大开,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水火箭、未来空间站、环保智能空调、雨感智能晾衣架...创客嘉年华展区展示着上百件青大附学生奇思妙想的优秀创客作品。空间站能实现哪些功能?青大附中2024级学生刘子赫在“未来空间站”的作品中,对空间站的模型进行了两点创新。“第一个就是‘三浦折迭’的折迭方式,目前只有很少的国家用到过,我把它引入到了我制作的空间站模型中。第二就个是太空育种,如果技术成熟,我们以后就能够实现空间站内生态的自给自足。”

  “同学们展现出的蓬勃朝气与创新活力让我深受感染,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晓雅在开幕式结束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表示,此次科技节别出心裁地将科学教育与育人课程深度融合,实现从教室到操场、从室内到户外的跨越,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更让科学教育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