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然而,二手车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隐瞒车辆状况、夸大宣传、报价随意、交易不规范等,扰乱了二手车交易市场秩序,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买车时,商家告知这辆车是原版原漆,仅有几处小碰小擦。但我后来发现,这辆车在2020年有过一次较大事故,维修更换项目达20项。”宋先生说,“在交车时,我还发现车辆存在引擎盖板凹陷、右前翼子板骨架变形、水箱框架开裂等多处问题。但商家反复强调这些是小问题,不影响车辆使用,不愿意承担更换维修费用。”
在二手车交易中,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类似情况。“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二手车商应当对其所售卖汽车的来源是否合法、行驶里程、维修记录、交易记录、车辆存在问题等重要信息在出售前全面核查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以书面或者其他可以确认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北京元栋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恩相说,“如果明知该车是事故车而故意隐瞒事实,诱导消费者购买,则可能构成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
在二手车交易中,调整里程表也是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山东日照市的李先生在网上订了一辆二手汽车,通过电线万多公里,无事故、无火烧、无水泡”,并保证可以写入合同。但当李先生去现场办理手续时,发现实际里程表显示仅有5万多公里。“这是一辆2010年的汽车,已经过户3次,里程仅有5万多公里,这可能吗?”李先生对此表示怀疑。
在二手车交易中,马先生所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除了车辆本身的问题,名目繁多的手续费、押金、保险费用、车辆尾款等,经常会成为买卖双方争议的焦点。
“这些问题反映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制度还不完善。一方面,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面对二手车商时处于相对弱势,对车辆情况不太了解,对买卖流程也知之不多,一些不良商家趁机设置各种环节,让消费者多花钱。”中山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郑晓莹说,“另一方面,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而商家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因此一些商家敢于冒险。”
二手车的质量如何保证?“实际上,最近几年二手车市场规范了很多,一方面源于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兴起,让二手车检测越来越规范。”罗磊说,当下有一些第三方平台通过与保险公司的数据对接,可以提供二手车车辆历史报告,包括出险情况、损失金额、维修部位等信息,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2014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出《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对二手车评估提供技术标准,但由于该标准只具有参考性而不具有强制性,且许多二手车质量问题无法量化,导致评估鉴定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对此,郑晓莹建议,应当由有关部门制定一套更加科学、完善、权威的评估标准,同时,提高二手车评估师的准入门槛,加大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性。
针对合同纠纷,多地消费者保护组织提醒消费者谨慎签订购车合同,务必对车辆信息的一致性、真实性进行核实,在合同中明确收费项目和金额,对涉及配置、定金、质量保证、违约责任、售后服务等条款进行认真查看。与此同时,注意随车文件是否齐全,验证法定证明文件是否交付齐全,如《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有效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车辆保险单、缴纳税费凭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