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购物车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实体零售。商家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多件商品、大件商品,让消费者更加省时省力而设置了购物车的方式。
每逢618、双11大促,电商平台们都能吸引消费者们为了拿到最优惠的价格斗智斗勇。对于电商平台们来说,正是购物车构成了开展各种促销活动的基础。
淘宝等电商平台日常中会向用户推荐商品,消费者遇到感兴趣的,顺手加入购物车,促成成交的目的就达到了。
透过购物车,平台还可以生成用户购物偏好等消费数据,更精准地推送用户喜欢的商品,以此实现正向循环。
去年双11前,淘宝天猫宣布,购物车可加入商品的数量从120个升级至300个,达到最早版本容量的6倍。
此外,淘宝购物车还新增了商品分组、商品置顶、优惠筛选等功能,帮助消费者更快测单以完成购买决策。
精细化运营为王的时代,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做起了“加法”,尤其购物车还是平台交易转化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这个时候,用来“凑满减”的购物车便没有了用武之地。相反,加入购物车,反而会给消费者一个全网比价的机会,导致拼团成功率下降。
事实上,拼多多不仅没有购物车,在进入购买页面后,也没有“确认订单”的流程,而是直接进入支付界面。
供用户选择的时间越长,购物决策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尽可能缩短购物流程,拼多多致力于促进即时消费。
极致的单品思维下,拼多多与淘宝京东的店铺比起来,SKU要少一些。因此,品牌商在拼多多对购物车的依赖性不强。
这一点在拼多多商品收藏的icon上就有所展现。一个购物袋+一个爱心,刚好代表了购物和收藏两种功能。
作为对比,淘宝京东的收藏功能,相当于一个展柜,供用户把自己喜欢的商品集中展示出来,用途较为单一。在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时候购物车已经完全取代了收藏夹。
与淘宝、京东购物车让人眼花缭乱的新功能相比,拼多多收藏夹更倾向于帮助部分购买多个商品的消费者解决麻烦。
简化平台功能,拼多多有着自己的考虑。众所周知,拼多多早期的主力用户,主要集中在很少接触主流电商平台的中老年群体。
为了降低他们的认知成本,简化购物流程是有必要的。减少交易链路中的环节,才可以尽量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流失。
近年来,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后,对品牌形象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高性价比的定位为拼多多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消费者。
这批年轻的消费者与中老年消费者不同,他们熟悉电商平台的各种套路,对操作是否便捷、功能是否全面要求更高。
“我们所有的罚款都是赔付给消费者的,我们并不能从中牟利。”在消费者和商家中,拼多多的选择一直都是消费者。
与淘宝、京东等平台不同,拼多多以白牌商家为主。白牌商家的一大特点就是自带的私域流量很少,只能通过提升商品权重来获得公域流量。
上文已经提到过,拼多多是典型的单品打爆思维。赛马机制下,价格越便宜,拼多多给商家的流量越大。
拼多多没有购物车,对商家而言,消费者同店凑单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也就是说,以店铺为中心的营销活动很难开展。
相反,拼多多更注重用户对平台使用时长的提升。去年,拼多多把“多多视频”提到了一级入口,取代了原来的直播推荐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