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邯郸肯雅隆是真的吗?

时间:2022-12-2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每年秋季,长江上游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游客”,不过它们出现的数量却不断地减少,在这里,这群“游客”纷纷繁殖产卵,之后等自己的孩子长大一些后,便会带着它们再次顺流而下,返回到大海之中。这群特殊的“游客”便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中华鲟。

  根据《澎湃新闻》6月6日的报道,伴随着《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在当天一共放流了24尾中华鲟于长江口,这里是目前中华鲟唯一的天然栖息场所,作为一种大型洄游鱼类,这里也是中华鲟来往海洋和长江的必经之地。

  这次放流的24尾中华区都是通过人工增殖培育出来的,当它们进入长江之后,可以对恢复中华鲟的数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伴随着明年1月起开始施行的长江10年禁渔计划,或许未来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更多的中华鲟。

  中华鲟有多珍贵?它们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鱼类,同时也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它们诞生于1.4亿年之前的白垩纪早期,那个时候的地球,还是恐龙的天下,后来在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之中,中华鲟幸运的成为了可以继续在地球上进化的30%物种中的一员,此后很多和它同期的生物都灭绝了,不过中华鲟却依然生存在地球之上。

  在我国古代,就曾经有很多关于中华鲟的记载,作为长江中最大的鱼类,古人们对于中华鲟也是极为喜爱的,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华鲟在长江中的数量仍然可达到上万尾,虽然不算多,但是却并没有濒临灭绝的风险。

  不过,伴随着人类的活动,中华鲟的噩梦也开始了,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中华鲟的数量曾经在2014年的时候只剩下57尾,那一年也是科研人员第一次没有如期在中华鲟的产卵地,发现它们的身影。

  虽然水面的污染、人类捕捞等对于中华鲟来说,都是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不过真正让中华鲟迎来灭绝风险的,则是兴建于1971年的“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特别是在1981年葛洲坝投入使用后,对长江进行的截流则断了中华鲟的“命门”。

  葛洲坝阻断了中华鲟逆流而上的洄游之路,短短15年的时间里,中华鲟的数量就减少了8000多尾,根据资料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华鲟洄游的季节里,长江江面上可以看到很多被葛洲坝水轮机绞杀的中华鲟。

  伴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研究者也终于意识到,中华鲟的灭绝对于长江和相连海域来说,损失都是极为巨大的,因为它作为一种可以同时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的鱼类,中华鲟将很多海洋物质带到长江,丰富了长江的生态系统。

  因此,科研人员也开始加大力度保护中华鲟,同时通过人工培育等方式,来增加中华鲟的数量,2012年,全人工繁育的中华鲟诞生了,这意味着中华鲟的数量也会有所增长。正如同这次放流回长江口的24尾中华鲟,它们返回野生环境之后,将对丰富中华鲟的物种数量,有着极大的作用,让我们一同期待好消息吧!

  《澎湃新闻》6月6日文章《24尾中华鲟放流长江口!今天,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