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2月20日,在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光学超净实验室里,“威海壹号”卫星激光通信调试工作正在进行,研究人员不断修正地面模拟仪器姿态角度,一束激光通过平行光管瞬间到达终端。“目前调试工作顺利进行,咱威海很快就有自己的卫星了。”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陈艳楠说。
“威海壹号”是我市海空天一体化天基海洋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的子课题,明年这颗卫星将被发射到太空中,用于远距离、大范围观测海上船只目标及海洋环境。该卫星系统由五个分系统组成,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主要承担其中激光通信载荷研发与终端生产。
“威海壹号”有两颗卫星,前面一颗卫星负责实时拍摄,通过星间激光通信把图片视频等信息传输到另一卫星,然后传输到地面。通过激光通信终端,可实现4800公里以内的星间激光传输,卫星向地面传输数据时,每秒可以达到几千兆字节的速度。
听起来简单,实物令人惊叹。终端设备只是一个水壶大小的圆柱体,双手就能捧起,可在浩瀚的太空中捕捉、传输数十米直径的激光束。陈艳楠颇为自豪地说,“我们研发出全国首套星间激光通信载荷自动化调试总装测控系统,把终端设备安装到卫星上,就像在天地之间架起‘互联网’。”
去年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落户我市,围绕激光通信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激光通信终端产品已经具备下线生产的能力,并获得了该领域专家的认可。
“‘威海壹号’卫星发射将是我们平台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实力,还能在实践中探索星间传输更多的应用场景。”陈艳楠介绍,“威海壹号”发射成功后,将在航运安全、渔业监管、经济贸易、环境保护和监测上应用,特别是针对渔船监管,能够实时回传渔船视频、照片、载重等所有信息,为渔船监管、航运安全和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在陈艳楠看来,科研平台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需求,不断汇集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为区域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目前,我们还在远遥山上同步建立地面站,建成后将真正实现天地互联。我们将把研究院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星间激光通信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威海成为全国激光通信领域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区域。”陈艳楠说。(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