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精装房看房地产未来

时间:2025-03-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毕竟当下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能按时交房就谢天谢地,哪还顾得上质量?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今天就来深度剖析中国房地产未来几年的质量状况,以及行业的发展走向。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如今新建的房子,软件部分或许存在各种隐患,但硬件部分的安全性依旧有保障。像楼房坍塌这类严重事故,仍是极小概率事件。

  自2014年起,中国对建筑质量实行终身追责制,在结构安全问题上偷工减料,风险与收益严重失衡,实在不划算。再加上建筑工艺不断进步,从安全角度考量,还是比较可靠的。

  房子建成后,验收环节层层把关。首先是开发商携施工、监理、勘察、设计五方进行竣工验收,紧接着政府的质监、规划、人防、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开展专项验收。此外,供电、卫生站、档案馆、燃气、防雷、给排水、电信等各方也参与其中。参与方众多,想蒙混过关难上加难。

  而且开发商、施工方、监理、勘察、设计这五方,表面一团和气,私下里却互相看不顺眼。开发商觉得各方都在烧他的钱,施工方嫌弃监理总挑刺,设计和勘察抱怨钱少事多,监理则指责施工方不按规范施工、一味赶进度。

  这种微妙的制衡关系,反倒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毕竟偷工减料省下的钱,还不够打通各方关系,倒不如把主体结构建得牢固些。

  话虽如此,当前建房速度过快、工期过短仍是突出问题。赶工不仅让工人疲惫不堪,前期的勘察研究也难以做到严谨细致,规划容易出现失误,设计常常直接套用模板,不够周全。

  俗话说 “慢工出细活”,正因如此,虽大的安全问题没有,但在一些非安全相关的方面,开发商能省则省。比如绿化工程,宣传时承诺的三四百一棵的银杏树,最后可能换成几十块一棵的洋槐;说好的大树,实际栽下的却是小树,绿化能达到宣传的一半,就算开发商有良心了。

  防水方面同样堪忧,中国建筑防水造价仅占整个工程的2%,而国外普遍在8%-10%。这就导致中国的房子用不了几年,漏水问题频发。还有配电、供水、电梯、小区道路照明等表面看不到的隐形工程,刚交付时看似没问题,但因使用了廉价材料,没几天就故障不断。

  202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7661亿元,比上年下降17.0%。据专业机构中性情形下的预计,2025年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6%,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8.7%。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而其中精装房问题逐渐凸显,或将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精装修的房子为何饱受诟病?买精装修房是不是就意味着当 “韭菜”?买卖双方心里都门儿清。可奇怪的是,精装修房的占比却越来越高。在2024年,百强房企新开盘的全装修建面比例为46.13%。其中一线%,二线%,三四线%。

  按理说,精装修具有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的优势,成本能节省一半,垃圾处理也更方便,入住后还能免受邻居装修噪音的困扰,所以在国外,买房大多是精装修交付。但在中国,精装修却声名狼藉,业内人士都清楚其中猫腻,为何这种 “坑人” 的现象还屡禁不止呢?

  这背后是多方妥协的结果。根源要追溯到2015 - 2017年那波房价飞涨,房价几乎一天一个价,购房者生怕晚一个月出手,就少买一个卧室。为调控房价,上级下达指标,各地纷纷出台限价政策,给楼盘最高价设限,有效遏制了房价上涨。

  然而房价能限,地价却不能限,毕竟地方财政收入大半依赖土地出让,如果地价降低,财政收入必将大受影响,谁都不愿自降收入,所以地价仍在上涨。

  同年为抑制炒房行为,各地要求开发商直接售卖精装修房。初衷是增加炒房客的持有成本,让闲置的房子因装修贬值,同时也为自住购房者提供便利。这两个规定单独看都挺合理,可放在一起,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 “化学反应”。

  房价被限死,地价却持续攀升,开发商建房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无利可图。好在有精装修这一 “出路”,开发商便在装修环节寻求利润。毕竟装修费用不计入房价,房价看似没涨。

  比如,一套市场价4万一平的房子,限价3万五,开发商就加个6000块钱的装修费,总价依旧高于4万。正常情况下,6000块一平米的装修能打造出豪宅标准;批量装修的线块一平也能装出相当不错的效果。

  但实际很多项目中,4000块的装修标准,开发商最后可能只投入800块一平的成本,这样装出来的房子自然让业主大失所望,开发商还觉得自己亏了。原本毛坯房就值4万一平,现在加上装修才4万,还觉得是白送装修,爱买不买。

  当时房价持续上涨,购房者也只能无奈接受。如此一来,开发商糊弄装修公司,装修公司为控制成本只能偷工减料,业主住得糟心却又不得不买,各方都清楚这是个 “坑”,却无力改变。

  至于这其中的问题根源,我暂不给出结论,但可以为大家揭晓房地产接下来的三个发展方向。这就为为大家剖析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向,以及这与普通人有何关联。

  首先,在2024年7月份召开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写入了“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文件明确“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意味着房地产税从2024年正式启动,将在未来5年内全面落实。

  这就意味着房产税一旦全面落实,不仅可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拥有多套房产的人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款,这笔收入还可以用于改善公共服务、支持保障房建设等,从而间接惠及中低收入群体,促进社会公平。

  其次,期房短期内不会取消。原因与上述类似,房地产行业已处于压力临界点,政府接连出台扶持措施,不可能在此时 “断了” 地产商的资金来源。尽管大家对期房诟病颇多,但短期内确实无法进行调整。

  有趣的是,期房制度放大了地产商的借贷规模,原本建好才能卖的楼,现在提前从消费者手中借钱来盖,过度扩张和信贷正是地产商陷入困境的根源。然而当资金紧张时,这个 “病灶” 却不能轻易触碰,否则会引发行业 “暴毙”。

  最后一点或许出乎很多人意料,我认为未来房地产会逐渐向社会公共事业靠拢,就像水电、粮食一样。商品房的概念可能不再是市场主流,不过这一趋势的形成需要10年甚至更久。

  如果政府不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能够有效控制地价,再加上国企主导房地产建设,那么房价有望像猪肉、水电煤气、高铁票价一样,成为一种基础社会服务,回归到老百姓能够承受的合理价位。

  其实钢筋水泥成本并不高,2000块一平米的建筑成本,足以盖出质量上乘的房子,土地本身也不应被过度炒作。以北京为例,平原面积约为6390.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约为1289.3平方公里。据2023年数据,海淀区农用地共20792.0公顷,即207.92平方公里。

  其他城市也存在类似土地利用情况。可见从土地资源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空间可挖掘利用。只要房子不再过度与税收、信贷等资本概念紧密捆绑,回归居住本质,它本不该成为让人望而却步的奢侈品。

  如今我们甚至难以界定房子究竟是普通商品,还是人人应享有的基本生存物资。当然我并非说未来房子会免费发放,就像大米、水电虽是公共事业,仍需花钱购买一样。

  但倘若有一天,年轻人不再为买房发愁,能轻松实现购房梦想;人与人之间不再以房子数量来衡量身份高低;我们无需为还房贷而节衣缩食,牺牲其他生活品质,那时我们才能真正共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当地时间3月8日,韩国总统尹锡悦被释放,离开首尔拘留所,结束了长达52天的羁押期。他走出拘留所大门后向等候的支持者挥手、鞠躬,并握拳做出加油的手势。在乘车抵达位于汉南洞的总统官邸时,尹锡悦再次向支持者致意。

  今天(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吴谦接受媒体采访,就2025年中国国防费预算将如何安排作出回答。吴谦表示,中国政府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合理确定国防支出规模。

  突变,俄罗斯猛攻,数千名乌军被包围?特朗普:不能这么干!泽连斯基呼吁空中、海上停火!美国切断乌克兰对卫星图像访问权限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俄军再次对乌能源设施发起大规模袭击。据悉,这是3月5日美国宣布暂停与乌克兰分享情报以来乌遭遇的首次重大导弹袭击。

  特朗普称考虑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直到达成停火和最终和平协议。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鉴于俄罗斯目前在前线对乌克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强烈考虑对俄罗斯实施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大规模制裁以及关税制裁,直到达成停火和最终和平协议。

  因为相信它们能“清热解毒”、“降火明目”,有不少人曾生吞过动物的胆,比如蛇胆、鱼胆!殊不知,动物胆汁中的有毒物质就储存在胆囊内,人在服用后,有可能引起多脏器损伤,包括肝衰竭、肾衰竭。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来杯咖啡提神醒脑,但喝咖啡有损健康么?长期饮用会不会上瘾?到底怎么喝咖啡才健康?戳图。

  3月8日,考研名师@何凯文,就2025年考研英语成绩造假事件致歉称,即日起退出考研培训。尊敬的学员、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朋友:我是何凯文,现就2025年考研英语成绩造假事件作出正式道歉。

  也门胡塞武装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还是持续向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尽管以色列方面不断向胡塞武装发出警告,但胡塞武装仍坚持其立场,声称只要以色列不停止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他们将继续袭击红海及阿拉伯海的以色列船只,并且持续袭击以色列本土。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