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最新!海淀区院前急救工作站达50个

时间:2024-02-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叮铃铃……”2月19日下午,玉渊潭急救站的电话突然响起,得知患者胸痛情况后,急救站医护人员迅速判断患者很可能是心脏出现了问题,立刻派出车组人员赶往患者家中。

  通过心电图检查,医护人员明确患者出现心肌梗塞,于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将患者平稳移动到担架床上,以最快速度转运至医院,患者顺利得到诊治。

  记者获悉,今年,海淀区院前急救工作进一步优化升级。截至目前,海淀区已建成并运行院前急救工作站50个,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基本稳定在11分钟左右,储备院前急救应急车组141个。

  “及时、正确、果断的急救,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作为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水平的高低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海淀区医学救援中心副主任吴立文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止2023年底,海淀区已形成1个急救分中心、50个急救站的急救网络体系。“50个急救站点中,区属网络急救工作站44个,其余有3个站点由北京急救中心运行,3个站点由红十字会999运行。”吴立文副主任介绍,“与此同时,目前海淀区属共计有176个急救车组,24小时运行。”

  在急救车辆方面,海淀区目前共有救护车130台,其中普通型急救车75台,负压型急救车55台(含婴儿负压转运救护车1台)。在应急力量储备方面,有5个24小时调度席位,141个院前急救应急车组,能够做到四小时启动平级转换。

  “急救车辆都随车配备有内外科出诊箱,其中含抢救药品、包扎物品等。除此之外,还有多功能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血糖仪、吸引器、氧气瓶、心肺复苏装备、转运担架,以及医用防护服、N95口罩、全面保护屏等物品。”吴立文副主任介绍。

  记者了解到,院前急救系统在全区应对突发应急公共事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海淀区医学救援中心对全区42家医疗机构的423名院前急救应急储备人员持续开展培训,确保在突发应急事件中院前急救系统能快速反应、规范处置,各个环节连贯顺畅、高质高效。

  海淀区卫健委应急办主任鹿吉顺表示,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为指导,海淀区的各医疗机构也将持续发挥日常检查督导职能,切实加强急救人员教育与管理,提高急救服务意识。同时,掌握急救运行核心指标的情况,抓实抓细日常院前急救质控环节,全面提升海淀区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