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首先,“水是生命之源”点出了人与水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围绕着水开始的,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平原地区民众优先选择沿江沿河而居。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模越来越大,水污染也不断加剧了,水源地生态遭到破坏,饮用水源遭到污染,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受损,导致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三方面的问题。江河源头系统性保护事关整个河流上下游,与江源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上游积水区,是中华水塔,这三条大河滋养着中国和东南亚几个国家河流沿线几亿民众,选择在青海讨论“与江源和谐共生”这样一个主题最合适不过了。
第二,“与江源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行动,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客观、必然要求。
第三,大江大河流域上下游各地民众“同饮一江水”,上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和利益紧密联系,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保护和治理,必须上下游统筹、协调行动。很多河流是跨国界的,或者河流的某一段是两国的界河,就需要流域相关国家合作,携手共同保护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这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第四,我曾经多次到过青海,到过三江源地区调研、参观学习,参加了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很高兴了解到青海省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国家公园管理局近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理念,国绕国家公园建设开展了大量艰苦卓绝的保护、治理和修复工作,成效显着。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2021年曾经邀请三江源管理局的领导到我们举办的活动上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成效和生态修复案例,期待青海有关方面分享这个方面的感人和成功故事。
通过调研和参阅有关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我了解到三江源地区未来面临主要的挑战之一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青藏高原所在的地球第三极地区增温幅度更明显这样一个大背景,这将带来一系列复杂深远的影响,包括冰川冰储量、雪线上升、冻土层减少、草原干化和沙化等,长期保护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依然异常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