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我国从最早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后来建立的“开发区”和“高新区”等,均是前期推进开放和改革战略的产物。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的大城市区。它是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点,肩负着以新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任,对于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举足轻重。
国家级新区的成立与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一脉相承,形成了从东到西、从发达到欠发达省的全方位布局。目前,依据19个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现状也不难发现,其发展效果存在着较大差距,且部分的发展效果远远低于预期。那么,这些新区的未来又在将走向哪里,会有第20个国家级新区出现吗?
✍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成立;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一直到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成立后,国家级新区的数量就稳定在19个。
其中,2012—2017年,国家级新区突然进入了快车道,6年时间内,新增了15个。其发展特点如下:
1.19个国家级新区分布在19个省,其中东部8个,西部6个,东北3个,中部2个,东部的沿海各省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中部地区的湖北、河南和安徽都没有国家级新区。首都北京也没有,四个自治区也没有。其中杭州、沉阳、青岛、武汉是没有国家新区的副省级城市
2.有4个完全位于非省会城市。高度城市化的当属浦东新区,雄安新区在三个县的基础上完全从零开始(兰州新区也是)
3.面积差异大:最大的江北新区2451平方公里,最小的赣江新区只有465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5倍多
5.只有2个发展了行政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而其他都是功能经济区。浦东、滨海、两江新区为副省级,其他均为正厅级
✍ 上海浦东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GDP总量破万亿的城区,因此在新时代又被赋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的重任。
滨海新区曾在2016年一度官宣破万亿,但由于“挤水分”等因素,最终核查的GDP总量减少了1/3强。目前,离万亿大关仍有一定距离。
在浦东和滨海之后,南京江北新区、四川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沙湘江新区等均位居同一梯队。这些国家级新区,目标都是不约而同将2035年前GDP迈过万亿大关。
✍ 从19个国家级新区经济发展的GDP排名来看,最早的上海、天津及重庆等国家级新区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尤其是四川天府新区,全中第11个成立,目前排全国第五。1000亿以下的新区大部分处于北方,比如兰州与西咸新区批复时间早,但经济总量落后!
整体来看,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消耗了区划优势和红利,因为相对优越的经济资源和政策支持不可能长期有,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土地管理制度问题,居住、工业和商业三类用地价格悬殊,城乡结合部占用大量土地,导致土地使用不集约
3.新城往往缺乏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不能很好的平衡。导致生活不便,运行成本高。如果产业化超前于城镇化,会因配套设施缺乏,出现住房短缺、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反之亦然。
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在2017年前,被定位为“即深圳和浦东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跃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区”。
主要是2010-2015年摊子铺太大,加上8.12大爆炸事件,伤了元气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管委会太多及管辖“飞地”四个,十年时间,滨海新区的常住人口减少了41万多。而曾经立下的人口目标是500万……
信心:2015年之前的滨海属于炒作过度,2025年之后的滨海才有曝光的实力。目前,虽然国家的重心还在雄安新区,与滨海新区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但北京和雄安的主要出海口可都是滨海。
滨海新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石油化工四千亿级、汽车三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科技、信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经济和航空航天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问题:兰州新区第五个国家级的新区,也是西北的第一个,从国家安全战略出发,从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衡量作的一项重大部署!但给很多人的印象是发展最烂,发展最慢!
有一种说法是选址有问题,虽说位于兰州、银川、西宁三个省会的中间位置,但这几个省会在全国也是落后的。新区在三个乡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步人口只有10万。
信心:近年来,兰州新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5%,一直位列国家级新区首位,发展呈现加速度。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实现增速20%。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860多个,总投资4600多亿元,形成十大产业的规划。“十四五”末,兰州新区力争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
问题:贵州贵安新区的发展过程中,最初人们只看到修了很多路,却没有看到别的发展。但是距离市区太远,配套设施不齐全,贵安新区规划人口两百多万,贵阳人口三百多万,两个地方加起来人口接近六百万,而贵州总人口才三千多万,这是什么概念?
信心:贵安新区将充分发挥数据中心集聚优势,好几个大型数据中心在这里,恒力、宁德时代也在这。围绕数据中心上下游构建产业生态,全力打造数据中心聚集区、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问题:南京江北新区,有网友称:房价升了3倍,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东西拿的出手,另外交通不便,也有烂尾楼的出现。
信心:江北新区在成立之初,先是确立了“4+2”主导产业体系,面对产业竞争新格局。2017年,江北新区迅速将定位调整为 “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
这背后的底气,一方面在于均有“强省会”或经济强市作为支撑,加上高教第三城的科教实力。所以,南京江北新区提出,2025年GDP破6000亿,2035年迈过万亿。
问题:四川天府新区,在很多人眼里看就是炒房区,在成都的一些人眼中,如果置业不选天府新区,就一定会被责问或嘲笑。
为啥不买天府新区?你知道天府新区的升值空间有多大吗?这反问的气势,就差让你卖掉已经买好的房子,再到天府新区买一套了。
问题:陕西西咸新区,当地专家讽刺说,西咸一体化搞了十几年的一大成果,就是把两个利益主体,搞成了三个。目前开发的地方不多,咸阳市发展空间受限,也不如成都那样直接能够进行城市拓展。
综上所述,除了浦东新区以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有正视问题所在,才能聚精会神发展,各个新区的底子不一样,强行对比没有意义。
✍ 深圳特区是让世界进入中国,浦东新区是金融发展和国际化,雄安新区承载的使命就是创新,成为中国的“硅谷”。雄安新区的远期规划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与深圳相当。
除了浦东新区将高水平引领区,其他数十个国家级新区都在谋划新一轮发展规划,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力争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多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落地。
那么,国家还会不会继续设立国家级新区呢,有人认为大概率不会,可由省级新区来代替!因为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是都市圈及城市群时代!
虽然国家级新区的“含金量”已不比当初,但目前仍有多个新区在准备申报: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或广西北部湾新区、乌鲁木齐新区、沉阳沉北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杭州钱塘新区、太原汾河新区等。
✍ 如果再设立国家级新区,会在哪里诞生呢?按照惯例,目前一个省只有一个新区。那么像苏州、沉阳这样的城市,就算实力不错,也是没有机会了。
首先:目前沿海省区只有广西没有国家级新区,可以考虑设立一个。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的国家级新区已经把广西“团团围住”,形成了环广西的国家级新区圈。
其次:武汉已经有了三个“国家级”板块,分别是光谷、车谷和东西湖,但是“国家级新区”始终空缺。但在“国家级新区”方面都是一片空白。所以,至少目前来看,武汉还很有机会!
那么,长江新区到底能否拿下国家级新区?武汉曾宣布:将加快长江新区的建设,并跟进国家级国家级新区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尽快启动国家级新区审查程序。
长江新区,或许不久就会成为“第20个国家级新区”。如此多的国央企总部的入驻,更说明了长江新区的兑现速度。